近日发生在南方某省砂石矿山的“资源消失案件”,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,也为当前砂石矿山采矿权的直接出让敲响了警钟。
据了解,这座砂石矿山是在2022年初挂牌出让的。据《采矿权出让公告》显示,出让的砂石采矿权矿区范围内保有控制资源量1.16亿吨,设计年产机制砂600万吨。经过120多轮竞价,该宗砂石采矿权最终溢价6亿多元被一家公司竞得。
如期缴纳了前两批采矿权出让收益,基本建设积极推进。这家公司计划在2023年8月正式建成投产之时,资源储量严重不实的消息击碎了他们的“建矿梦”。
据这家公司负责人介绍,他们在对露天采区进行剥离准备采场时,发现覆盖层远远超于原来的预期,就找了一家专业地勘单位进行勘探,结果令人瞠目结舌,资源储量仅有5000万吨,不足原来《采矿权出让公告》中的一半。他们与相关部门沟通后,双方又共同指定一家专业地勘单位进行勘探,出具的报告显示资源储量不足5000万吨。
矿区范围内的资源储量由原来的1.16亿吨一下子缩水为5000万吨左右,而且缩水的部分全部变成了覆盖层,对露天矿山而言,这凭空多出来的6000多万吨覆盖层不仅导致剥离成本大幅攀升,还将使矿山面临着无法堆存的难题。按此测算,这个砂石采矿权已失去了开采价值和开发意义,从矿产资源的定义来判定已不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“矿”。
但尽管如此,当地相关部门仍按照起初的《采矿权出让合同》执行,还在继续催缴第三期采矿权出让收益,并承诺如果真的资源储量算错了到时再退还。无奈之下,这家公司开始拿起法律武器维权,不仅要求停缴第三期采矿权出让收益,还要求退还前两期采矿权出让收益并赔偿前期建矿投入损失。
资源储量是包括砂石在内所有矿山的命脉,直接决定着矿山的生死存亡,也关系着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和信誉度。所以在砂石采矿权出让中必须要严把资源储量关,杜绝不准、不实现象,既不能漏报、少报,给国家造成财产损失,也不能多报、谎报,让企业蒙受损失。矿山企业在竞拍砂石采矿权之前要搞好尽职调查,尤其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核实,避免“亡羊补牢”、后悔莫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