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!事关金融、房地产、地方债务、传统产业升级等!
日期: 2024-07-26 17:46:19 点击量: 800

 7月15-18日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,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,旨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,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。会议强调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,要求适应新质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,并关注发展与安全的平衡,特别指出防范房地产、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。

W020240718701080013458_ORIGIN_副本.jpg

当前全球经济下行,建材业中砂石骨料业务成为多家企业增长亮点,吸引跨界投资。但受房地产降温、基建放缓影响,砂石市场需求缩减,产能过剩。全会释放的积极信号包括新型城镇化推进、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空间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长效机制完善及内需扩大等,为砂石行业带来新机遇。行业需灵活调整战略,把握变革中的机会与挑战。

新型城镇化仍在持续推进,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

 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/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发布会上表示,我国新型城镇化仍在持续推进,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。

近期,房地产市场正在出现积极变化。我们要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,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新政策,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,盘活存量商品房和土地资源。

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,全面提高城乡规划、建设、治理融合水平,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、双向流动,缩小城乡差别,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。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预计,未来将会建设一大批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强县、强镇、功能区。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,实施好大规模设备更新
  韩文秀表示,要更加有力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发力见效,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,确保基层“三保”按时足额支出,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杠杆撬动作用。
要落实好“两新”、“两重”决策部署,实施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,投入更多真金白银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让企业和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。要把长远增后劲与短期稳增长结合起来,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,加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。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,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。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《决定》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创造更加公平、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,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。要坚持和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。

   一方面,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,增强核心功能,提升核心竞争力,要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。国有企业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。要推进能源、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。另一方面,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、提供更多机会,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,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,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。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,要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。

 《决定》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,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,这是对各类经营主体的共同要求。

明确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三方面关键改革举措

   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重大改革任务,《决定》明确了三方面关键改革举措:

      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,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,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,统一规范、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,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,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。

   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,健全劳动、资本、土地、知识、技术、管理、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。

     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,包括完善产权保护、信息披露、市场准入、破产退出、信用监管等制度。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。《决定》特别提出,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、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,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