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城投债或临谢幕?砂石业务或成重要转型方向!
日期: 2024-05-11 14:16:12 点击量: 802

         4月25日,上交所组织召开了《固收业务培训-城投企业产业化转型专场》,这次会上透露出业内对城投转型的一些思考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在推进新质生产力、促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背景下,城投转型任务艰巨且迫切,更涉及从上到下的组织建设和激励约束机制等。

        伴随城投化债持续推进,利差空间持续压缩,信用分层优势不再。在融资政策严监管下,城投已发生了“质变”,城投债或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。随之而来,城投转型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必然选择,也是地方政府2024年业务开展的重点,但业务转型并非一朝一夕。
      总量近12万亿的城投债 未来何去何从?

       据Wind数据统计,截至4月26日,存续城投平台数量2763家,较年初减少9家,城投债总量11.53万亿,较年初减少610.23亿元。
        目前,城投债收益率普遍压缩,收益率集中于3%以下,分层优势并不明显。“资产荒”背景下,信用利差全线收窄至10%以下历史分位数,各评级、期限之间利差相差不大。在各类监管文件的约束下,城投普遍资金偏紧,整体发行规模也在持续下降,除“借新还旧”以外,新增融资项目审核趋严。

      城投转型,已经被列入2024年地方政府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。

      从今年多个重点省市召开的工作会议中可以看出,地方政府多次提及重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,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,并制定相应化债方案,同时要求强化融资平台管理、压缩融资平台数量。
       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监管趋严是不争事实,城投平台作为城镇化进程的产物,时代红利已经不再,或许该到说告别的时候。

       转型探索很多 开展砂石业务是重要方向

      业内普遍认为,对于城投转型路径和目标,首先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明确业务定位,依靠自身经营发展可以从支持性和资源性企业开展。
        有业内人士表示,支持性企业主要带有民生属性,比如供水供电的偏公益性业务,而资源性企业或是未来区域产业融资主力,其中自然资源是重要抓手,不过多数具有行政许可的特殊性。比如部分城投公司积极开展河道采砂业务,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基建投资总成本,同时开展砂石业务,也是能有效扩大城投公司现金流,获得较好收益,目前是不少城投公司特别是区县级城投转型的重要转型方向。
        不过城投转型并非一早一夕,更涉及从上到下的组织建设和激励约束机制等。业内人士表示,从过往转型成功的案例来看,该类国企转型改革往往需要构建新型生产关系,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考核激励力度,去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今天,城投平台更需要从实际出发,将传统基建经验与当前新战略、新技术结合,以真正市场化经营主体的身份,去打造成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。